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凡人善举彰显美德也是主流价值观

发表于2014-02-18

这两天,陆续读到几则百姓故事,一则是,重庆南岸弹子石街道志愿者队伍后继有人,当初这里出了个坚持为居民洗衣20年的“周幺婶”,现在这里,又出了个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的年轻主任周金伶“周幺妹”。(新闻链接

    另一则是,重庆325路公交车的驾驶员高必寿,见到一名双腿截肢的乘客手里握着两个小木凳想要上车,他不仅伸手将他抱上车,还掏出身上唯一的20元钱塞给这位残疾乘客。(新闻链接

    还有一则就是那上了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的巫溪父子,名叫董永才和董兴树,两代接力赡养陌生聋哑老太11年,感动了无数观众。(新闻链接

    一组百姓故事,具体事迹不同,表现形式各异,但都令人感动与钦佩。有的一做经年,有的是偶然表现;有的是针对特定对象,有的则面对众多群众;有的发生在职场,有的发生在家中。概括其共性,无疑,这些都属于凡人善举,都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生动实例,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现实生命力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,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“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,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”而传统中华美德包含的内容是仁 、义 、礼 、智、信、孝、悌、忠、廉、耻、勤、勇、敬、恕、谨、俭、忍、友、慈、和,这些内容作为中华人文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表征,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当然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其次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圣条和空洞说教,它蕴藏在每一个的心中,它在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最终要通过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来体现,它的不断滋长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实践。

    同时,就社会管理创新意义而言,要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信任,让政府所倡与民众自觉践行高度统一,必须建立起政府同基层民众的直接关系,让社会成为公共事务决策产生和执行过程的内在部分,让公众找到信任政府的根本而牢靠的理由,让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、在社会角色中,通过敬业、感恩、行善、抑恶,做琐碎而细微的好人好事等,高扬人伦价值的旗帜,使美德流布于日常生活,成为主流和显学。

    现在,有的人在讨论“底层沦陷”,总感觉厚黑主义与丛林主义在泛滥成灾,泛市场主义(现代商业文明的负面影响)在裹挟人心,强大的基层“利维坦”(西方古代传说中象征邪恶的海怪)无所不在,灰黑势力像一张网一样时时“在场”,虎视眈眈,包括网络游戏里,也有“撕裂重罪”,有“恶德之花”,均是围绕人类文明将被毁灭而设计的格斗游戏。而要有效回击应对这些“恶德”的激烈挑战和对道德人心的败坏,就得靠类似这几则百姓故事所折射出的凡人良德善举,具象生动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,引导人们沿着人性升华的阶梯不断迈向更高的人生境界,成就有德、成功、幸福人生梦想。
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