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人民日报:转型升级趟新路

发表于2014-01-23

  深圳蛇口微波山下,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牌子巍然屹立。1981年底,处在改革前沿的蛇口工业区冲破重重阻力,竖立起这块牌子,被誉为“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”。而开垦这块改革开放试验田的,是一家诞生于晚清的企业——招商局集团。

  短短30余年间,招商局集团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,在蛇口这片热土上培育和创办了新中国首家企业股份制银行——招商银行和新中国首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——平安保险公司。南山开发、中集集团、招商地产、华为、TCL等众多知名企业,从蛇口走向全国乃至世界,蛇口工业区因此成了“单位面积培育知名企业最多的地方”。

  然而工业区也曾面临土地资源日益紧缺、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难题,传统企业难以为继。是继续走传统经济的老路,还是大胆走转型升级的新路?对于习惯了创新与变革的招商局人来说,这从来不是问题。

  2009年,当国内众多企业还在疲于应付金融海啸冲击时,招商局集团启动了“再造新蛇口”工程,提出树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,最终将11平方公里的蛇口打造成一个在国内产业领先、服务配套完善、传承改革开放文化底蕴、充满活力、环境绿色、富有特色的海滨城区。

  目前,蛇口网谷园区企业总数已达180多家,年总产值超过72亿元。IBM、飞利浦、天祥检测、盾牌防雷等高科技企业落户,形成强大产业聚合效应。据测算,网谷所在地过去的传统工业企业,每平方米年产值仅1200元。经过“腾笼换鸟”式的转型升级,每平方米产值攀升到近3万元。新的改造还在进行,到2015年,蛇口网谷计划引进300到500家相关企业,实现300亿元总产值,每平方米产值将达7.15万元。

  不仅是蛇口工业区,在招商局集团,创新已渗透到每个产业的发展中、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中。

  抓住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,招商局国际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,斯里兰卡码头成为招商局又一重要国际化举措;招商地产进入三、四线城市初战告捷,积累了开拓新市场经验;招商银行二次转型深入推进;招商证券开拓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;招商局物流集团在网络布局上延伸到新疆、贵州等边远地域;工业集团海工业务首次超过修船,并成功走向东南亚等国际市场;招商轮船在和大货主的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,成功定向募集28.9亿元资金。

  “140年的风雨历程,招商局集团之所以能持续发展、长盛不衰,就是在追求盈利时能有所担当,在发展变革中能看到大势。”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介绍说,作为在港央企,招商局集团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责任,坚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发展,努力适应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,并以此作为提升自身能力、增强竞争实力的不竭动力。
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