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楼市进入"自觉式调控"时代

发表于2014-01-16

住建部近期召开“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”,部署工作、定调2014年楼市调控方向时明确表态:“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”,同时传递三大政策信号:更加注重分类指导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房及强化市场监管。
“更加注重分类指导”的提法在过去不曾出现。其实,“分类指导”的关键意义是市场兴衰的持续分化,早已不再是“全国一盘棋”—持续上涨的城市要控制涨幅,持续下跌的城市要控制跌幅。
从最近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去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,亦可窥知一二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0%,与此同时,部分二线、多数三线以下城市却存在去库存压力,房价上涨后续动力不足。换言之,楼市“调控”不再只是“压制房价,限制购买”,同时包括扶持价位,鼓励消费。
至于“强化市场监管”则并无太多新意,主要在于加强商品房预售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,指导地方加快完善交易资金监管制度,推行二手房网上签约,规范房屋交易行为。
总而言之,相信新一届政府在治理房地产“顽疾”的问题上,已逐渐理出头绪,过去“一刀切”及政策动辄出手、病急乱投医的做法,势必改弦更张、得到有效改善,未来施政会以“调控预期”为主,以“区别对待”为纲,努力重建政策威信。显示历经十年不算成功的楼市治理,中央已然决定退居二线,仅扮演“事前警示,事中监督,事后考核”的角色,各地则根据其实际,采取相应措施。事实上,全国目前已有17座城市“自觉式调控”,这在过去闻所未闻。

上一页|1|
/1页